航空总院王晓松团队完成国内首例10kHzSCS植入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发布时间:2023-12-04   来源:网络   阅读:1755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N)是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神经病变,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复杂和难治的一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有研究显示,约2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理性疼痛。PDN通常表现为烧灼痛并伴有感觉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脊髓电刺激(SCS)是一种通过传送温和的电脉冲以调节慢性疼痛通路、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手段。传统的SCS设备能够传输2-1200Hz的脉冲频率,典型的应用大约是40-60Hz,通过在刺激部位产生酥麻感来缓解疼痛。近年来发展起来的10kHz超高频脊髓电刺激疗法,以10000Hz的超高频率和较低振幅的波形提供脊髓刺激,有效缓解疼痛的同时无感觉异常,疗效优越,患者舒适度更高。

2021年,一项发表于《JAMA Neurology》的前瞻性、多中心RCT研究表明,10kHz SCS可显著缓解PDN患者的疼痛,另外部分患者在神经系统检查中显示感觉功能的改善。基于该研究,FDA于2021年批准了10kHz SCS用于治疗PDN适应证。2023年8月,该研究团队报道了上述研究24个月后的随访结果,进一步论述10kHz SCS治疗PDN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病例介绍

患者王女士,38岁,2型糖尿病11年,血糖控制不佳。1年前出现双足间断针刺感,近3月前出现双下肢刀割样疼痛,于当地医院就诊,口服药物、输液治疗,均效果不佳,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查体:

神清语利,双下肢腓管、踝管、趾管Tinel征(+),双足10g丝(-),双足振动觉及痛温觉减退,双足两点辨别觉>14mm,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肌电图显示:

下肢周围神经损害

入院诊断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

2型糖尿病性多发性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足

2型糖尿病

下肢疼痛,VAS评分8分

术前讨论

患者1年前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与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1月前在我院行双下肢周围神经松解术,术后小腿及脚疼痛明显缓解,但患者感大腿仍有疼痛。我院疼痛科给与射频及药物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目前诊断及病因明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诊治拟行脊髓电刺激术,术前无明显手术禁忌。

手术过程

患者于11月9日完成一期测试手术,采用5-6-5外科片状电极(SCL305A-75,瑞神安医疗),电极放置于T11-T12节段,术中阻抗测试正常。

一期手术参数调整:

术后参数设置:频率40Hz,脉宽210μs,幅度2.5mA,刺激引起的酥麻感可完全覆盖患者双侧大腿和臀部,疼痛得到缓解,但患者反馈无法耐受酥麻感,严重影响睡眠。程控团队讨论决定给患者开启10kHz超高频刺激,将频率设置为10000Hz,选择合适的脉宽和幅度。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疼痛部位几乎无酥麻感,疼痛仍然得到明显缓解,睡眠质量得到提高。

通过10kHz超高频刺激12天,患者疼痛持续缓解(VAS评分从8分下降至2分),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11月21日完成刺激器永久植入(SCS301,瑞神安医疗),患者左侧卧位,刺激器囊袋位于右上腹部,术中阻抗测试正常。

二期永久植入术后:

为了确保疗效,并考虑患者的耐受情况,永久植入后仍然使用10000Hz超高频刺激。不过鉴于10kHz超高频刺激耗电量相对较大,程控团队决定采用周期刺激模式(开60s,关300s),患者的疼痛仍然可以得到持续缓解。

患者与王晓松主任团队合影留念
病例总结

本例患者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明确,药物治疗无效。经历周围神经减压术和射频治疗,大腿和臀部的疼痛仍然剧烈,脊髓电刺激是一个较好的治疗选择。但患者不能耐受常规低频刺激导致的酥麻感,10kHz超高频刺激模式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治疗体验。目前患者VAS评分下降到2分,左足两点辨别觉11mm,右足9mm,较术前明显改善。

10kHz超高频刺激拥有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项关于SCS治疗PDN的随机对照试验,24个月随访期里显示了显著的、持久的疼痛缓解和潜在的疾病治疗的神经性改善,为支持10kHz SCS治疗难治性PDN提供了高质量证据。

本例患者采用国产10kHz超高频脊髓电刺激系统,为国内首例10kHz SCS永久植入患者,是国内SCS疗法发展的一项重要里程碑。

专家团队简介

王晓松
航空总医院
神经外八科主任,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学硕士

从2000年开始从事神经外科专业,主攻功能神经外科,独立完成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桥小脑角区肿瘤、周围神经手术6000多例。组建航空总医院周围神经外科(神经外八科),致力于糖尿病或透析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脑瘫、偏瘫后遗症、偏头痛、面瘫后遗症、斜颈与痉挛性斜颈、周围神经顽固性疼痛等疾病的诊疗和研究。

师从于著名神经外科专家陈国强教授,擅长各种疑难头面痛和面部抽动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喉上神经痛、中间神经痛、面肌痉挛、咬肌痉挛等颅神经疾病),技术涵盖显微镜/神经内镜减压术、电生理术前诊断以及术中监测技术﹑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等多项技术,深入研究术后无效或复发的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颅神经疾病的诊治技术,在提高手术治愈率和手术并发症的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各种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尤其擅长听神经瘤等幕下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近十余年曾多次到日本/美国/韩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进行学习和专业学术交流,2019年赴英King’s College Hospital 神经外科访问学习,得到Daniel Walsh教授的悉心指导。

擅长领域

1.糖尿病或透析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脑瘫、偏瘫后遗症、偏头痛、面瘫后遗症、斜颈与痉挛性斜颈、周围神经顽固性疼痛等疾病的手术治疗。

2.擅长各种疑难头面痛和面部抽动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喉上神经痛、中间神经痛、咬肌痉挛、顽固性致残性眩晕等颅神经疾病)。

3.各种颅内肿瘤,尤其是幕下肿瘤(如:听神经瘤、幕下脑膜瘤、胆脂瘤等)的微创手术治疗。

所获荣誉及社会兼职

获得“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中航工业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等10余项荣誉奖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颅神经疾患诊疗学组常委,中国颅神经疾患诊疗协作组经皮球囊压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第八届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交流协会周围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会员,首钢水钢总医院脑科中心学科带头人。

科研成果:发表论文3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获国家专利2项。

孔大伟
航空总医院
神经外八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本科及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陈国强、张黎教授,在航空总医院率先采用神经减压手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开展了北京地区首例国产外科电极脊髓电刺激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肢痛,采用周围神经减压术、脊髓电刺激(SCS)、VSD等方法综合治疗糖尿病足。擅长各类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科室介绍

航空总医院神经外八科(周围神经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显微周围神经外科手术的专科之一,为航空总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专业科室之一。在航空总医院各位领导、神经外科医院名誉院长陈国强教授和科室主任王晓松教授的带领下,科室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植物人促醒神经调控、透析相关周围神经病变、偏头痛、偏瘫后肢体康复以及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中间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瘫)等颅神经疾患的外科治疗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科室一直秉承创新进取的发展方针,形成了以周围神经外科为专长、精准神经外科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特色,在常规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基础上,将内镜、术中实时超声监测等多种手段引入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病变等手术,达到更加精准、微创的效果。

科室与英国、韩国、日本的多家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在周围神经外科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科室设有网络会诊系统、疑难病例远程专家会诊中心等完善的诊疗体系,可为患者提供全面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

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1人。具备博士学位者1人,硕士学位者3人,师资均经过正规培训。

科室由门诊、病房、术后观察病房组成,共设床位20张,每间均配有彩电、独立卫生间。

科室拥有国内一流的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包括先进的德国进口Leica、moeller手术显微镜、各种配套完善的显微手术器械以及神经介入用大型数字DSA、硬性神经内镜等微创神经外科设备。手术辅助设备包括神经刺激器、多功能生理监测仪、可移动超声等先进设备。先进完备的医疗机械大大提高了各种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设有周围神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颅神经疾病、偏头痛、昏迷促醒专病门诊。